翠绿的粽叶在指尖翻飞,洁白的糯米裹挟着饱满的红枣,一缕缕棉线缠绕出棱角分明的祝福……5月29日,在国际教育学院精心筹备的“粽情端午,四海同香”文化体验活动现场,留学生齐聚一堂,在粽叶清香中沉浸式触摸中国端午节的千年脉动,亲手将这份独特的东方情意包进玲珑的棱角里。
活动伊始,辅导员老师将端午的源流画卷徐徐展开——从汨罗江畔屈原的赤子情怀,到龙舟竞渡的激昂号子,再到小小粽子中凝结的驱疫祈福智慧。古老传说与鲜活习俗的交织,让留学生们惊叹于一个节日背后竟承载着如此深厚的情感密码与文化哲思。来自巴基斯坦的马跃感慨道:“原来粽子不只是美味,它包裹着一个民族对正直品格的永恒追念,这太令人尊敬了。”
实践环节才是真正的高潮。 食堂师傅娴熟示范,折叶、填料、压实、捆扎,动作如行云流水。然而看似简单的步骤到了留学生手中,却充满了“甜蜜的挑战”:粽叶仿佛有自己的倔强,稍不留神就松散开来;糯米则淘气地从叶缝中悄悄溜走。最终在师傅们手把手的指导下,形态各异却饱含新意的“国际版”粽子终于诞生。孟加拉国学生苏俊兴奋地展示成果:“看!这粽叶的清香如此独特,和我们国家常用的香兰叶味道完全不同!”
当亲手制作的粽子在蒸锅中氤氲出诱人香气,留学生们围坐分享,品尝着这份融合了汗水与理解的劳动果实,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粽香弥漫间,不同语言的笑语交织成一片温馨海洋。乌兹别克斯坦的木哈由衷赞叹:“亲自包粽子,才真正懂得中国人对‘家’和‘传统’那份珍视。这枚粽子,将是自己最珍贵的‘中国记忆’之一。”活动结束后,国际教育学院教师把徐州非遗——香包一一分发给同学们,中草药的香气,是端午最好的祝福,氤氲在快乐的空气中。
小小青粽,棱角间包裹的不仅是软糯香甜,更是文明互鉴的诚意与温度。 本次端午文化实践,不仅让留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解码了中华节庆的精神内核,更在协同合作与分享中,让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心灵共振。这些年轻的“文化使者”们以双手为梭,以粽叶为线,在感知与实践中,悄然编织起联结中外的理解之桥,为中外文化交流中注入了一份鲜活而温暖的东方情意。
一审:国际教育学院 石卓成
二审:国际教育学院 庞世华
三审:国际教育学院 王建华